传承跨越六十载 描绘大地谱华章

发布时间:2024-01-17 20:06:47   来源:云开体育

  从一条汽车专用道建设的蹒跚起步,到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构建;从铁锹、石碾、锄头的人力劳作,到科技引领智慧、绿色、人文的交通现代化建设;从200多公里的人工养护,到930多公里国家高速、国省干线公路的机械化、信息化养护……回眸60年光辉历程,南京公路人在南京市委市政府、省交通运输厅公路中心、市交通运输局的正确领导下,筚路蓝缕,栉风沐雨,枕戈待旦,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充分发扬了“公行大道,路畅人和”的新时期南京公路行业精神,谱写了和谐发展的崭新篇章。

  近年来,南京公路基本形成了“两环两横十四射”的高速公路网络和“一环七横十七射”的干线公路网络,南京路网的通达程度、互联深度和等级水平明显提高,为公众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捷。

  亚洲最大的内陆桥石臼湖大桥自2016年通车以来,成为全国闻名的网红打卡点。作为宁高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12.7公里的石臼湖大桥还有着其更重要的交通作用。宁高新通道是主城到高淳的快速路,经过江宁禄口、溧水石湫、高淳桠溪等地,全长42公里。宁高新通道通车后,将主城与高淳之间的距离缩短了25公里,全程开车仅需40分钟左右。高淳地区的居民坐着桥上的轻轨到禄口机场也只需要半个小时。

  “一条路”拉近城市两端距离,“一座桥”架起创新经济长廊。近年来,南京公路将公路建设的重点放在出城道路快速化改造上。2021年6月30日,南京最大城市立交——油坊桥互通主线通车。油坊桥互通是南京快速路网的“西南门户”,连接7条重要干线万辆车通行。开通后,从河西、岱山、板桥新城前往市区,早晚高峰开车出行可节省半小时。油坊桥互通通车后,与同年通车的312国道龙华到张店段以及江心洲长江大桥共同实现了南京绕城公路环线的正式闭合。绕城公路任意两点之间,开车都可实现1小时内通达。

  “绕城公路环线是南京重要的城市一环,见证了南京交通近30年的奋斗史。”南京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主任赵文政说,早在1992年绕城公路东杨坊至刘村段开工建设之初,绕城公路环线的计划就提上了南京交通部门的议事日程。如今,由绕城公路环线、绕城高速环线共同构成的“两快两高”环线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一起将南京城周边十余条高速公路连接成网,有效缓解了市内交通压力,也为南京实现跨江发展,以及江北新区、河西新城、南部新城、板桥新城、麒麟科技生态园的发展升级创造了良好交通基础条件。

  党的十八大以来,南京公路共开工建设工程建设项目47个,建成建设里程533公里,对充分的发挥公路运输作用,加快交通枢纽一体化建设,打造开放协调的枢纽经济,建设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起到了良好的推进作用。

  智慧交通是交通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交通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新一代信息技术蒸蒸日上的当下,南京公路将新技术“密织”进干线公路建设中,催生出新的干线公路建设科技生态圈。智慧公路用科技的力量为群众出行提速增效。

  在仙隐北路改扩建工程的工地上,伴随着两台400吨履带吊机的轰鸣声,一块重达301吨的预制盖梁被高高吊起,旋转后与已安装好的墩柱进行严丝合缝的拼装。这种在工厂将桥梁构件预制好,到现场像搭“乐高”一样拼装的桥梁,叫做全预制装配桥梁。据该工程指挥长张金康介绍,这种施工工艺不仅减少了现场作业量,项目整体工期缩短了三分之一,且降低了施工噪音、减少了建筑垃圾,最大限度降低了对市民交通出行的影响。

  仙隐北路改扩建工程是全省首个装配式桥梁公路工程,创下两项“国内之最”:国内桥宽最宽、吨位最大的预制装配式桥梁。该工程标志着桥梁实施工程技术的进步,对未来桥梁工程建设具有重大意义。而这仅是南京公路紧紧围绕交通强国战略,着力推动高新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中应用的成果之一。

  近年来,南京公路以智慧公路为切入点,发挥科学技术对公路建设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通过绿色公路、智能公路、文化公路建设,全方面提高公路建设内涵,走出一条适合南京干线公路建设发展的高效能、高效益、高水平的新路。随宁合工程同步建设的绿色循环基地,是目前南京市占地面积最大、配套最全、产品最丰富的循环利用基地,也是全省首创。每年可生产各类型循环利用材料约80万吨,直接利润达到1000万元,每年实现碳减排26万吨。

  尤其是近五年来,南京公路在科学技术创新方面累计形成各类成果42个,其中全预制式装配桥梁、BIM技术、绿色循环基地等新技术的创新,推动了南京公路建设向更加绿色、开放、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推动传统公路建设从建筑业向制造业转型。今年,由南京公路主导建设的升级版智慧公路126省道的全寿命周期智慧公路关键技术探讨研究与应用,被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列入2022年度交通运输行业重点科技项目。

  公路“三分建,七分养”。近年来,南京公路以精细化的养护理念、精细化的养护举措,不断夯实日常养护基础工作。以技术创新推进管理思路的升级变革,应用数字化、智能化、机械视觉等硬核科技,打造可视、可感、可知、可控的公路安全设施管理模式。

  南京公路行业成立之初不足300人,基本靠人工和简单工具进行公路养护,养护里程仅200多公里。如今,该中心已经负责管养930公里国家高速、国省干线公路,养护设备更是“鸟枪换炮”。防撞车、热再生修补车、融雪撒布机、综合养护车、护栏清洗车等现代化设备的投用,减少了人工投入,减小作业面,将过往交通的影响降至最低。过江桥隧更是引进了无人清扫设备,尝试无人巡查、无人洒水、无人降尘等智控设备,养护更高效、更安全。

  特别是进入“十四五”以来,南京公路更看重“四新”技术在养护工作的探索应用,鼓励各公路站尝试成熟可靠的“四新”技术,做好坑槽快速修补、桥梁伸缩缝免维护材料的探索,推广应用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玄武岩纤维SMA面层、灌浆复合路面处治车辙技术、沥青路面裂缝自愈合技术,应用干线公路养护平台、清扫车智能管理系统等。在G104和S204采用灌浆复合材料处理车辙技术;在G235石臼湖特大桥尝试采用桥梁伸缩缝长效免维护清理的填充物技术;在S126采用新型修补材料修补路面坑槽。这些都极大促进了南京公路在提高养护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益及节能减排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效。

  近年来,全市国省干线公路技术状况指数MQI值达95.26,优良路率达95.4%。仅“十三五”期间就完成养护大中修工程29个,合计里程达247公里,养护工程优良率达100%。

  为进一步保障路网出行服务、加强路网监测运行能力、提升行业管理效能、提供公众服务质量,2017年,南京公路开始筹建路网运行数据分析与研判系统,结合新技术,梳理“路网监测、运行管理、出行服务、路网调度、应急指挥、研判分析、信息发布”等业务职能,通过对软硬件设备网络升级改造,实现全覆盖、高效率、智能化的公路往监测、管理和服务平台,更好为业务应用、公众出行等提供服务。

  不仅如此,南京公路还开展机器视觉技术应用研究,完成了基于机器视觉的公路护栏状态智能监测系统研发,对护栏异常状态进行自动检验测试、定位、报警,并自动记录报警数据、图片和视频片段,提高公路安全设施运营管理效率,推行公路资产三维可视化管理平台研发,聚合大数据应用,完成公路数据可视化服务平台项目,使公路数据可控、可视、可溯源,实现一场“看得见”的设施管理。2019年1月,该系统在243省道进行了试点,据权威机构鉴定,系统中机器视觉的感知及时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相关成果荣获2019年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技奖二等奖。

  近年来,南京公路紧紧围绕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的总目标,推进“四好农村路”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增添了活力,更为快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交通运输保障。

  “过去我们送螺蛳、运肥料、卖螃蟹都要用肩膀一担一担地挑到大路上。现在路修好了,车子开进来了,线月,南京市高淳区阳江镇临湖村村民杨茂龙看着刚开通的沧杨线道路,激动不已。作为南京最后一个脱贫摘帽的欠发达村,临湖村依堤而建,交通是全村集体经济发展最大的掣肘。沧杨线公里,却是实现村民美好生活的“幸福路”。沧杨线万人。原本连接村里村外的坑洼小路,变成了6米宽、可双向通车的柏油路,极大便利了自然村之间的通联和村民出行。

  近年来,南京公路在建设“四好农村路”时,将道路建设与农业产业、乡村旅游融合,以服务农村发展、农村振兴、农民致富为目的,探索农村公路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新模式,带领农民群众走出了一条条“脱贫路”“致富路”“幸福路”。

  路建好了,还要管养好。南京公路研发并使用南京市农路建设养护管理信息化平台,围绕服务于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等需求,为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及业务人员提供更多实时、准确的数据综合查询服务。目前,南京市成功创建国家级“四好农村路”市域创建突出单位和“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市,被交通运输部、财政部联合评为全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城市。涉农八区全部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江宁、高淳、溧水三区成功创建国家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交通现代化蓝图已绘就,奋进的号角正吹响,南京公路人已开启新的征程。南京公路将在推进“交通强国”先进示范市的征程上疾驰向前,紧紧围绕服务交通发展运输大局,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以勇于担当的行动自觉,为南京建成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交通强国”先进示范市再立新功。

  南京日报社主办南京日报总编辑:丁辉宇国内统一刊号:CN32-0030南京日报广告刊例表南京日报信息热线南报网新闻热线